中国取得突破后,美国和英国加速量子计算项目

2024-08-01 17:10:38 UTC | defi.io/lvu

在中国科学家观测到世界上首个室温时间晶体之后,美国、英国和欧盟的科学家和立法者正加紧努力,推动量子计算在西方的发展。

7 月 2 日,一个主要来自中国清华大学的物理学家团队发表了经同行评审的研究报告,详细介绍了室温时间晶体的产生和观测。

在论文发表后的一个月里,西方的量子研究实验室宣布了许多举措,以扩展量子计算领域的现有工作,并建立新的研究伙伴关系。

室温时间晶体

时间晶体是一种独特的物质状态,最初由物理学家弗兰克-威尔切克(Frank Wilczek)于 2012 年提出。它们的工作原理与雪花或钻石等其他晶体类似,都是由特定分子在空间中形成重复的晶格状键而产生的。

然而,在时间晶体中,分子是在时间中结合的。时间晶体的分子不是锁定在重复的晶体结构中,而是在不同的构型之间来回闪烁,就像循环播放的 gif 一样。

早在 2021 年,一个与谷歌量子计算实验室合作的国际科学家团队就利用量子计算机模拟了时间晶体。这一突破展示了量子计算机探索奇异物质状态的潜力,为量子技术和时间晶体的融合奠定了基础。

现在,2024 年 7 月,清华团队似乎已经在室温下创造出了时间晶体。从理论上讲,这使得时间晶体技术可以应用于非实验室设备中,并可能成为开发实用量子计算机的巨大加速器。

量子计算

室温时间晶体的实现可以解决量子计算领域最大的问题之一:即如何创造稳定的量子比特(类似于经典计算机比特的量子版本),而这种比特的形成和维护不需要大量的电力和基础设施。

室温时间晶体论文发表后,世界各地的实验室和政府,尤其是美国、英国和欧洲的实验室和政府,都对量子计算表现出了新的兴趣。

在美国,国家和州一级都采取了新举措,联邦国防部智囊团 DARPA 和伊利诺伊州最近都同意各投入 1.4 亿美元,在芝加哥开发一个新的量子计算中心。

在大洋彼岸,7 月 31 日,英国政府宣布计划投资约 1.27 亿美元,用于开发由牛津大学牵头的五个量子计算研究中心。

同一天,麻省理工学院宣布与哥本哈根大学建立价值数百万美元的合作伙伴关系,共享研究成果,共同开发量子计算解决方案。

Related News

More News

© 2025 DeFi.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