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 SAS 和 Coleman Parkes Research 的一项最新调查,中国在生成式人工智能(AI)技术的使用和投资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7月9日,这家总部位于美国的人工智能和分析软件公司公布了一项针对全球各行业1600名决策者的调查数据。调查显示,在中国,83%的受访者承认使用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
在英国,70%的受访者采用了生成式人工智能,而在全球领先开发高能人工智能模型的美国,采用率为 65%。
全球平均水平徘徊在 54% 左右,主要集中在银行、保险、医疗保健、电信、制造、零售和能源等行业。
采用而非实施
Coleman Parkes 的董事总经理 Stephen Saw 说,中国的采用率 "并不一定等同于有效实施或更好的回报"。
虽然中国在某些技术的应用上处于领先地位,但在全面实施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中国并不占主导地位。在这一领域,美国企业以 24% 的比例领先,而中国和英国分别为 19% 和 11%。
SAS 公司执行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布莱恩-哈里斯(Bryan Harris)说,任何新技术都会经历一个 "发现阶段",在此期间,企业必须将炒作与现实区分开来,以了解如何以最佳方式实施新技术。
他说,在人工智能的生成周期中,这一点已经达到。
"随着我们退出炒作周期,现在要做的是有目的地实施 GenAI,并提供可重复、可信赖的业务成果。"
中国在获取美国或美国公司创造的技术方面仍面临重大限制,比如全球领先的英伟达公司(Nvidia)生产的大功率半导体芯片。
中国看好人工智能
尽管如此,数据显示,中国仍然非常看好人工智能。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在申请人工智能相关专利方面位居第一。
从2014年到2023年的10年间,中国申请了超过3.8万项与技术相关的专利,而美国仅申请了6276项。
早在今年 5 月,Cointelegraph 就曾报道,中国有四家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核心的初创公司已成为独角兽,每家公司的估值都超过了 10 亿美元。
中国还在其电子支付应用阿里支付中应用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据说它还能检测用户是否秃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