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为什么尽管比特币和以太币接近年内高点,但比特币投资者仍在挣扎的原因

2024-06-21 20:09:59 UTC | defi.io/20m
Bear (mana5280/Unsplash)
  • 过去几个月中,SOL、AVAX、APT、SUI 等主要加密货币出现了 40% 至 70% 的调整,这对另类币的情绪造成了影响,而 BTC 和 ETH 从年内高点仅下跌了 15%。
  • 马库斯-蒂伦(Markus Thielen)指出,风险基金面临着出售代币以实现过去几年投资利润的压力。
  • Anagram 合伙人大卫-沙特尔沃思(David Shuttleworth)表示,加密货币市场缺乏资金流入 "对即将解锁的大量代币以及新[代币]和空投项目的影响尤为不利"。

在经历了 10 月到 3 月的大幅上涨之后,加密货币市场正在经历一场健康的盘整--至少对于那些投资了两种最大数字资产的人来说是这样。

不过,对于那些持有较小加密货币的人来说,这是一次残酷的修正,加密货币社交媒体圈的情绪类似于熊市的绝望。

虽然比特币(BTC)和以太坊(ETH)仅比年内高点低 15%,但 solana(SOL)和 avalanche(AVAX)等几种主要加密货币却比 3 月份的高点下跌了 40% 至 50%,而第一层挑战者 sui(SUI)和 aptos(APT)则下跌了 60% 至 70%。

风险基金的抛售压力、供应代币解锁范围的扩大、加密货币缺乏新的资金流入以及季节性趋势都导致了另类币的疲软。

高度稀释

许多另类币的代币供应会通过解锁和未来几年的分配不断稀释。这是因为大多数代币被锁定、被早期投资者购买或被指定用于生态系统开发和赠款。

例如,以太坊第 2 层网络 Arbitrum 的代币(ARB)正接近去年 9 月的历史最低价,尽管由于其供应量大量增加,其市值已从 10 亿美元升至 25 亿美元。

另一个例子是 solana,其供应量每天增加 75,000 枚代币,按当前价格计算价值约 1,000 万美元。

"加密对冲基金莱克资本(Lekker Capital)的创始人奎恩-汤姆森(Quinn Thomson)在一篇X文章中指出:"股票有ETF流入和债券回购带来的持续被动买盘,而加密货币,尤其是另类币则恰恰相反,有源源不断的抛售压力。

很大一部分抛售压力来自于风险投资基金在过去几年推出的项目中实现了早期投资利润。

"风险投资基金在 2022 年第一季度投资了 130 亿美元,而市场却陷入了急剧的熊市,"10x Research 的创始人 Markus Thielen 在本周早些时候的一份报告中说道。"随着人工智能(AI)成为更热门的主题,这些基金现在面临着来自投资者的资金回报压力。"

当市场对规模较小、投机性更强的加密资产的胃口越来越小、交易量下降时--就像过去几个月那样--就没有足够的需求来吸收这种供应冲击。

阅读更多 价值 20 亿美元的 Altcoin 代币解锁和价值 110 亿美元的比特币发行迫在眉睫,加密货币市场面临压力

缺乏新的资金流入

过去几周,加密货币市场的流动性流入也出现了停滞甚至逆转,这可以从稳定币的市值看出,稳定币主要用作加密货币交易的中介。

根据TradingView的数据,四大稳定币--Tether的USDT、Circle的USDC、First Digital的FDUSD和Maker的DAI--的总市值在今年早些时候扩张300亿美元后,自4月份以来一直持平。

Combined market cap of USDT, USDC, FDUSD and DAI (TradingView)
USDT、USDC、FDUSD 和 DAI 的合并市值(TradingView)

Anagram 公司合伙人大卫-沙特尔沃思(David Shuttleworth)在一篇 X 帖子中援引南森公司的数据指出,稳定币在交易所的余额--也就是交易商和投资者的干粉--减少了 40 亿美元,达到 2 月份以来的最低水平。

"Shuttleworth说:"这对即将大量解锁的代币以及新[代币]和空投项目的影响尤为不利。

最近推出的区块链桥 Wormhole {{W}}、有收益的合成美元协议 Ethena {{ENA}}和二层网络 Starknet (STRK) 的代币价格都从各自的高点暴跌了大约 60% 到 70%,未来几年将面临价值数十亿美元的代币发行。

季节性趋势也不利于小型代币,6 月份通常是另类币的下跌月份。

TradingView 的数据显示,在过去六年中,除 BTC 和 ETH 之外的加密资产(以 TOTAL.3 度量)的总市值在每年 6 月都会出现下降。

本月也不例外,到目前为止,TOTAL.3 下跌了 11%。

Nick Baker 编辑。

Related News

More News

© 2025 DeFi.io